大厂的成功模式:制药领域中的“重磅炸弹”

2024-05-29 09:35:32

制药领域中年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上市产品,被称为“重磅炸弹”。这些“重磅炸弹”级别的创新药物为大多数以研究为基础的制药公司提供了财务保障,以维持其创新驱动的研发模式,从而塑造许多成功的Big Pharma。通过分析过去十年(2011-2020年)20家领先的研发型制药公司开发的新药,我们可以从中看到“重磅炸弹”对于制药企业发展的意义。

分析2011-2020年间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开发的168种药物,36种(21%)药物的平均年销售额≥10亿美元,我们将其归类为畅销药;而31种(18%)药物被归类为高销量药物,51种(30%)被归类为中等销量药物,剩余50种(30%)属于低销量药物。其中,“重磅炸弹”创造了5010亿美元的累计收入(平均商业化时间为6年),占评估时间段内新药上市总销售额的70%。高销量药品占所有新药销售额的18%,中销量药品占11%,低销量药品占1%。

图片

在分析的168种新药中,129种在五个主要治疗领域获得批准:包括肿瘤(62)、传染病(22)、神经系统疾病(18)、代谢病(17)和心血管疾病(17)。在肿瘤(11)、传染病(9)和心血管疾病(5)领域推出的“重磅炸弹”数量最多。尽管肿瘤领域的药物累计数量最高(62种),新药上市的累计销售额最高(2380亿美元),但从重磅上市的相对数量和每种药物的平均累计销售额来看,传染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治疗领域更为成功。

每家公司推出的重磅产品数量从0-6不等。最多的来自吉利德科学6)、百时美施贵宝(5)和罗氏(5),而拜耳、安进、Astellas和Daiichi Sankyo在分析期间没有推出任重磅产品。默克公司的Keytruda可以说明一个“重磅炸弹”的商业影响。尽管默克还推出了六种低销量和两种中等销量的药物,但其累计收入489亿美元中的380亿美元来自Keytruda。

七种新药上市累计销量高达$200亿美元以上:包括Keytruda(380亿美元)、Eliquis(350亿美元)、Opdivo(310亿美元),Harvoni(310亿)、Solvadi(210亿美元)以及Tecfidera(280亿美元)。这七种新药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累计产生了2040亿美元的总收入,占到了所有168种新药收入的28%。

就药物形式而言,每种新药的平均累计收入最高的是抗体(50亿美元),其次是小分子(44亿美元)、寡核苷酸(34亿美元)和其他蛋白类(25亿美元)。在分析期间,没有一种细胞/基因疗法获得了轰动性的地位,但考虑到获批的细胞/基因治疗的总体数量很低,现在就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。

商业上最成功的药物的靶标类别是受体和酶,每种新药的平均累计收入为42亿美元。其次是转运蛋白,价值41亿美元。离子通道是一种在20世纪90年代商业上非常成功的药物靶向类别,但是在最近十年的评估期内,它仅有两种新药上市,这两种药物都被归类为低销量药物。

从重磅药物对研发投资总体回报来看,以26亿美元作为开发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,43%(73/168)的评估新药累计收入超过26亿美元,可以将其归类为“研发盈利”型。所有重磅药物都是“研发盈利”的。而在畅销药物中,只有77%(24/31)是“研发盈利”的,23%(7/31)被归为非盈利,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平均商业化时间很短,只有2.4年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中等销售和低销售产品的“研发利润”都不高。

图片

从“重磅炸弹”对前20家制药公司整体商业成功的贡献来看,2011年至2020年期间推出的168种新药总共产生了7160亿美元的收入。使用每种新药26亿美元的基准研发成本,这些药物的研发成本调整后盈利能力为2800亿美元。在这一数字中,“重磅炸弹”贡献了4090亿美元,畅销药贡献了480亿美元,弥补了中等销量药物和低销量药物产生的480亿和1250亿美元的亏损。

总体而言,前20家公司在过去十年中推出了36款“重磅炸弹”,占新药上市总销售额的70%。在这些上市产品中,表现最好的七个新药产生了28%的新药收入。2011年至2020年期间推出的新药产生了2800亿美元的利润,表明这种商业模式是成功的。

然而,“重磅炸弹”模式也要面对它的挑战,包括公司可能过度依赖它们的风险,以及随着老药物接近失去专利保护而带来的巨大压力,这可能会导致糟糕的战略决策,如昂贵和/或高风险的并购。但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,市场动态正在迅速变化,它更倾向于支持优先开发较少的候选药物,这些候选药物在特定领域具有很高的治疗潜力,而不是用“me too”项目来填充投资组合。

参考文献:

1.The significance of blockbuster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. Nat Rev Drug Discov. 2022 Dec 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