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干细胞介入疗法解决递送难题
介入放射学(IR)技术作为一种微创、精准和安全的手术方法,为解决干细胞递送难题提供了新的希望。IR使用X射线、超声波和MRI等成像工具引导微创手术,通过皮肤上的小切口或穿刺进行,不适感最小,恢复时间更短。IR在再生医学中的主要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:
1.微创:IR手术属于微创手术,可降低开放手术的风险,促进患者更快康复。
2.精准、安全:先进的成像技术使介入放射科医生能够实时观察输送过程,确保干细胞的准确放置,降低并发症的可能性。
3.可重复且可扩展:IR程序可重复进行,允许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疾病进展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,实现多次干细胞注射。
IR技术特别适用于将干细胞直接输送到目标组织,这对于器官衰竭等疾病尤为重要,因为受损组织通常难以接触。通过插入供血动脉的导管,可以将干细胞精确输送到所需器官,实现高效、精准的治疗。
2 干细胞介入治疗 5种慢性病的应用案例
慢性肝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,动脉递送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潜力。2021年,JIU等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,通过动脉递送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(MSCs)移植了7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(NASH)或脂肪肝疾病相关肝硬化患者。
治疗后3个月,6名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改善,5名患者凝血酶原活性改善;24周后,所有患者均为Child-Pugh A级,显示出肝功能的显著改善。
在另一项临床试验中,Suk等通过动脉递送自体骨髓来源的MSCs移植了50名酒精相关性肝硬化患者。
患者被分为三组:第一组仅进行一次注射,第二组进行两次注射(间隔1个月),第三组为对照组。结果显示,第一组和第二组与对照组相比,胶原蛋白比例面积分别减少了25%和37%;Child-Pugh评分显著改善;与对照组相比,MELD评分没有明显改善。这些研究表明,动脉递送干细胞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。
慢性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。Nassar等在一项临床研究中,通过放置在肾动脉中的导管,将MSCs细胞外囊泡直接注射到40名患者肾脏中。这种方法被证明是安全的,并且可以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免疫反应、尿素和肌酐水平。
Saad等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,14名患者接受单次MSCs动脉移植并结合标准医疗干预。3个月后,发现皮质灌注和肾血流量增加。在该项研究中,动脉移植MSCs被证明是安全的,并且能够改善肾血管疾病患者的肾血流量。这些研究为动脉递送干细胞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。
1型糖尿病(T1DM)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最常见的干预方法是终身胰岛素替代疗法。动脉递送干细胞已被提议作为替代胰腺功能的有效选择。目前,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选择外周静脉MSCs移植,只有少数患者通过胰腺背动脉注射MSCs。
考虑到接受造血干细胞(HSCs)和MSCs联合移植的糖尿病患者,CAI等在一项试验中,通过静脉输注HSCs和胰腺背动脉注射MSCs。试验结果证实,这种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,有助于防止干细胞对肺部的首过影响,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在肺部的隔离,从而实现最佳治疗效果。
股骨头坏死(ONFH)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治疗的骨科疾病。Andriolo等人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和综述,对其中一项动脉递送干细胞移植ONFH的试验进行了重点分析。
在24个月时,联合移植(动脉移植与核心减压结合)的总生存率为95.6%,单独核心减压(CD)的总生存率为85.7%;在60个月时,联合移植的总生存率为89.9%,单独CD为70.6%。这些结果表明,动脉移植与CD结合对ONFH患者能产生长期效果,为骨坏死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。
周围动脉疾病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。2016年,Rigato等发表了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,包括19项随机对照试验(837例患者)、7项非随机试验(338例患者)和41项非对照研究(1177例患者),并考虑截肢作为主要终点。
分析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现,细胞移植降低了37%的截肢风险,提高了18%的无截肢存活率和59%的伤口愈合。还发现仅使用动脉递送干细胞的试验中截肢率(n = 3)明显少于肌肉注射试验(n = 15)。
写在最后
经动脉递送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一种创新方法,为治疗多种慢性病提供了新的希望。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的辅助,可以实现干细胞的高效、精准递送,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。干细胞介入疗法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,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,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。